引言全国十大配资平台
2010年,高亚梅因病去世。临终时,她嘱咐儿子康明:“等我死后,把我的骨灰撒在山东荣成的入海口。那里离你父亲牺牲的地方最近,我想在这里与他团聚。”然而,康明并未按母亲的遗愿行事,他一直保留着母亲的骨灰,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——让父母在一起。他的最大愿望是将父亲的遗骨从朝鲜带回,并将他们安葬在一起。
高亚梅的丈夫是谁?他为什么会在朝鲜牺牲?这其中有着一段深刻的历史。
康致中,1919年11月生于陕西西安一个普通家庭。1935年,他在上中学时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。1937年2月,他为抗日救国毅然离开学校,加入了抗日队伍,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战场上,他勇猛杀敌,逐渐从班长、排长等职务一路晋升,担任了团参谋长、副团长、团长等职务。
展开剩余82%康致中入伍后,组织安排他进入抗大学习。他文化基础好,学习努力,进步很快,很快就受到上级领导的器重。毕业后,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3游击队干事、9区队5团井陉支队股长等职。他作战勇敢、思维敏捷,善于总结经验。
1944年,晋西北的反日斗争中,康致中运用“挤出去”的战法,屡次取得战斗胜利,并受到上级的表扬。1945年,部队归建晋绥军区第3纵队。解放战争期间,康致中担任了第三军第七师21团的政委,继续在战场上展现非凡的领导力。
1952年,康致中被派往朝鲜战场,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7师19团团长。1953年,他跟刚结婚不到3年的妻子高亚梅和年幼的儿子康明告别,赴朝作战。在朝鲜战场上,康致中英勇作战,参与了多场激烈的战斗。
1953年3月28日,康致中所在部队接替第47军防线,开始组织防御。5月,志愿军为了配合停战谈判,发起了夏季反击战役。在战斗中,康致中带领19团攻占了南朝鲜军重要防线——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。但在一次美军空袭中,康致中的指挥所被猛烈轰炸,整个指挥部被摧毁,许多团领导和参战官兵壮烈牺牲。
康致中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。他的遗体被埋在朝鲜江原道。1954年,中央政府追授他为革命烈士。康明那时年幼,只有通过父亲生前战友的讲述来了解父亲。唯一留给他的一张照片是全家福,拍摄于1952年。
母亲的悲痛与父亲的遗留
高亚梅,康致中的妻子,在得知丈夫牺牲后深受打击,悲痛欲绝。1953年,她和其他烈士家属一同前往朝鲜祭奠,泪如雨下。她常常在康致中的照片前默默流泪,而年幼的康明也有些不解地问母亲:“为什么别人有爸爸,我的爸爸去哪了?”
1966年,康明终于意识到父亲的牺牲意味着永别。他长大后,便开始寻找父亲的战友和烈士遗孤,并最终找到了19团政委孙泽东的儿子孙群凯。通过多年的努力,康明了解到更多关于父亲的事迹。
寻找父亲墓地
康明长期希望能亲自祭拜父亲。在2000年,他终于通过老兵们提供的照片,找到了父亲的墓地。康明决定亲自前往朝鲜,但因墓地靠近“三八线”而属于军事禁区,无法获得允许。
即使如此,康明并未放弃。他利用卫星地图反复搜索,最终确定了父亲墓地的可能位置。然而,由于朝鲜方面的严格限制,他多次申请赴朝扫墓未果。
为父扫墓的心愿
康明的坚持没有白费,2013年,随着中韩间的合作,志愿军烈士遗骸得以回国,他和其他烈士后代的心愿也得以部分实现。虽然康明未能亲自到父亲的墓地祭拜,但他参与了纪念活动,并在心里默默为父亲和其他牺牲的英灵祈福。
60年过去,康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——在离父亲最近的地方,进行祭奠。他为父亲点上香烟,痛哭流涕,心中满是悔恨与思念。这一天,他心里终于有了一些安慰。
康明一生的愿望,也就是将父母的遗体重新安葬在一起的愿望,至今依然未完全实现,但他在不断的寻求中,展现了一个儿子对父母深沉的爱与永不放弃的决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刚速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